本報記者 劉萌
見習記者 張薌逸
3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等工作進行了研究。會議強調,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強化政策支持和改革賦權,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長三角地區正向著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的目標邁進。根據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近日公布的數據,2023年四地的生產總值分別為47218.66億元、128222.2億元、82553億元和47050.6億元。2023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為30.5萬億元。在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功不可沒。
示范引領作用凸顯
“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年來,‘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中心任務為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帶來強勁發展動力和高質量成效。”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長三角地區GDP總量超過30萬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四分之一,作為全國經濟壓艙石的示范引領作用愈加凸顯。
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長三角地區不僅致力于打破行政壁壘、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更發力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集群和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1項重點合作事項加快落地,28個科技創新聯合攻關項目加快實施,15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市“一網通辦”。
近日發布的《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顯示,2022年,三省一市之間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863.45億元,較2018年增長4.19倍,占三省一市所有技術合同成交額的比重達13.96%,三省一市已形成科技和產業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體化”和“高質量”是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關系。通過實現這兩個關鍵詞的有機結合,可以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和借鑒。
持續加大推進力度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缃鐓^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為達成這一目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還有進一步走深走實的空間。
“通過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制度創新,長三角為其他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此外,長三角地區產業的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也直接帶動了其他地區的產業發展,如長三角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就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目前長三角一體化的程度還不高,產業同質化問題還較為突出,跨區域配置資源的效率還不高,還需要加大一體化推進力度。
肖本華認為,在破解上述問題后,長三角地區將能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長三角城市群、產業帶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城市群之間的產業合作和分工需要強化優化;產業帶需要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產業鏈上下游需要協同發展、補鏈強鏈,提升產業整體的全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田利輝表示。
董曉宇建議,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走深走實過程中,一是要進一步整合跨行政區域、跨部門的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二是要推進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要素跨區域高效配置和自由流動,為進一步構建統一的勞動力、要素和產品市場奠定堅實基礎;三是要繼續加大創新鏈與產業鏈跨區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加強產業協同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四是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高水平開放,推動開放與創新結合。
田利輝認為,長三角地區在輻射帶動其他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產業轉移與升級、投資與資本流動和創新與科技引領三個方面。為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長三角地區未來要深化供給側改革,繼續提升開放水平,并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創新合作。